|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天津美幻防震工程有限公司

实现地震预警的技术系统转化为产品的职能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突破三大技术难题!“四川智造”地震预警成果助力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
新闻中心
突破三大技术难题!“四川智造”地震预警成果助力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
发布时间:2021-08-02        浏览次数:94        返回列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韩清华 


 

中国地震预警网是由国家地震预警网和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所建设的地震预警网共同组成。7月27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在唐山召开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介绍了中国地震预警网建设总体情况,并宣布在四川、云南、京津冀和福建等6省市实现示范运行。阴朝民副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11月20日中国地震局与减灾所签署合作备忘录,12月30日挂牌成立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双方在多个方面开展融合与合作,这为推动地震预警行业发展,形成全社会预警合力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作为中国地震预警科技开拓者、中国地震预警网的共建者,减灾所自2008年成立后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地震预警成果。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主任、减灾所所长王暾博士在出席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过去13年来减灾所在地震预警领域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以及助力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的情况。


 

王暾博士表示,2008 年汶川地震以来,减灾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吸收国内外地震预警科技进展的基础上,突破了“预警技术有无”、“预警网覆盖”“预警信息传递”三大难题,从无到强建成了世界领先的地震预警技术体系。


 

第一是突破地震预警需要兼具“快”和“准”的核心技术难题。“快”是指地震预警的及时性,“准”是可靠性。“快”和“准”主要是由地震预警系统的响应时间以及地震预警核心算法所决定的,减灾所地震预警系统目前在这两个指标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成果使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还出口到尼泊尔、印尼,使全球6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中3个由“四川智造”预警成果支撑。


 

第二是2014年底与应急部门、地震部门联合建成了延伸至我国 31省市区、覆盖面积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6.6 亿人)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芦山7级、九寨沟7级、长宁6级等63次破坏性地震。基于减灾所在地震预警监测过程中创新引入MEMS传感器,大大降低了地震预警网的建设成本。


 

第三是建立了面向 6 亿级用户的地震预警发布体系。提出秒级向亿级用户靶向发布预警的方法,解决用户过亿、场景复杂、响应对策多样的难题,目前中国国产四大手机厂商都已经在手机操作系统里内置了地震预警接收功能,民众开启之后就能收到预警。通过建立手机、电视、“大喇叭”等信息传递渠道,减灾所打通了灾害预警传递到民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进一步扩大地震监测预警网的覆盖面积、人群,进一步缩小预警盲区,提升我国地震预警技术水平,今年6月3日,减灾所跟小米集团共同宣布,中国首个手机地震监测预警网启用,把智能手机变成地震监测仪,此举将有望实现我国地震监测传感器数量从万级跃升至千万乃至亿级,实现“有人的地方就有地震预警”。


 

与此同时,减灾所还积极推动我国地震预警领域的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由于地震预警乃至灾害预警兼具科学性、公共安全性,而前者是社会力量(包括科研院所和社会企业)擅长的,后者是政府的责任,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才能够做好。中国地震局与减灾所签约共建中国地震预警网便是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灾害预警网的先行先试合作典范,也是我国灾害预警领域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暾博士表示,未来将继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下,继续发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优势,不断提升我国地震预警技术的自主可控性、可靠性、及时性;持续开展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四川